极客算法

Linux进程管理

2017-10-12
OS

C程序内存布局

区域 解释
Text 代码指令区,通常只读,内存地址中通常比Heap和Stack低,以防止堆栈溢出,造成误写操作
Data 初始化数据区, 可读写,包含全局和静态变量, 可进一步分为只读区域,和读写区域
bss “Block started by symbol”, 未出初始化据区
Stack 栈区,通常在高位内存地址, 向低位增长, LIFO, 自动变量和stack frame(函数调用的register,临时变量,返回地址等)存储地方
Heap 堆区,相邻栈区,通常在低位内存地址,想高位增长, malloc, realloc, free

os_c_program_memory_layout_1

当然以上只是逻辑上的连续区域,但在实际内存中,每一块可能映射到不同的内存地址上。当内存不不足时,OS可以将部分内容swap到硬盘HD上。

os_c_program_memory_layout_2

你可以通过size命令查看Object文件Section大小

os_size_command

Process vs. Thread

“a program in execution. A process is the unit of work in a modern time-sharing system”

进程(Process/Job): 运行中的程序,进程是现代分时系统的工作单元(例如运行中的QQ,浏览器,Xcode,邮件等)。

“A thread is a basic unit of CPU utilization; it comprises a thread ID, a program counter, a register set, and a stack. It shares with other threads belonging to the same process its code section, data section, and other operating-system resources, such as open files and signals”

线程(Thread): CPU使用的基本单元。包含线程ID,PC,计数器,线程栈。同一个进程中的多线程共享程序执行文件的代码(code section,data section), 系统的其他资源打开文件,sigal也会共享。

“In Solaris, for example, creating a process is about thirty times slower than is creating a thread, and context switching is about five times slower.”

线程的开销要比进程少,在Solaris,系统中创建线程要比进程快30x,上下文切换要快5x

os_single_thread_vs_multithread

PS:每一个CPU内核,一次只能执行一个进程中的一个线程

任务控制(PCB)

PCB主要用于进程切换时保存和恢复所需要的信息,具体设计取决于操作系统,但是,基本上会包含一下基本信息:

PCB 解释
process ID 进程ID
Pointer 父进程ID
process state 进程状态,new,ready, waiting, running, terminated
program counter 指令指针
CPU registers 记录进程恢复运行需要的信息
CPU scheduling info 包括进程优先级,
Memory management info 内存管理信息,分表或者内存限制等。
Accounting info 进程资源使用信息,例如CPU使用量
I/O status 进程使用的I/O设备,例如打开的文件等。

PS:更多见linux code

算法与调度

目前,操作系统主要使用抢占式调用。因为抢占信号可能随时会发生,而且操作系统不可能拒绝所有中断信号。不然键盘输入可能会被忽略,或者一些数据可能会被覆盖。

尽管CPU调度应该越快越好,但是调度者必须要停止一个进程,保存进程状态。加载执行另一个进程。这中间的时间叫做派遣延迟(dispatch latency)

CPU调度标准主要考虑,CPU利用率,吞吐量(单位时间完成的任务数),进程结束总耗时,进程等待时间,进程第一次相应时间。(CPU Utilization, Throughput, Turnaround time, Waiting time, Response Time)

调度算法 解释 举例
FCFS(Fisrt-Come, First-Served) 先到先得模式, 非抢占式,采用FIFO队列就可实现, 优势是容易实现和理解。缺点就是平觉等待市场通常比较长而且波动较大 例如[24][1][1][1]第一个任务执行24ms之后,后面的才执行。如果最小的任务在前面,那么就可以达到优化,也就是下面的算法。
SJF(Shortest-Job-First) 接下来最短时间优先模式,抢占与否均可,如果是非抢占式,就变成了最短剩余时间优先,优势进程拥有较小的平均等待时间,劣势是如何评估进程下次CPU利用时间,不过可以通过已有的进程执行情况进行预测。 SJF是下面优先级模式的一个特例
Priority 优先级优先模式,抢占与否均可,缺点是可能会导致低优先级进程永远无法被执行,可以通过进程提交时间,渐渐递增其优先级 传言称,1973年,MIT关闭IBM7094时,发现一个1967年提交的低优先级进程还没有被执行
RR(Round-Robin) 轮询模式,抢占式, 转为分时系统设计,与FCFS类似,但是每个任务加上了时间配额, 通常10-100ms。缺点时平均等待时间通常比较长 该算法的性能严重依赖时间配额大小,时间过大,就变成了FCFS,太小会引入过多的进程切换。通常,%80的CPU时间应该少于时间配额
Multilevel Queue 多任务队列模式,每个队列拥有各自的调度模式。多个队列之间可以用高优先级抢占模式(高优先级队列永远最先执行)或者时间额度分配模式(高优先级分配较多的时间配额) 前台应用%80时间配额,采用RR模式和后台应用%20时间配额,采用FCFS模式
Multilevel Feedback Queue 多任务队列+反馈模式,和上一个不同,允许进程改变所在队列  

未完待续

更多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9-KUm9YpPm0&list=PLAF8648427BB68706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9GDX-IyZ_C8
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Data_segment
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Code_segment
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.bss

http://www.nongnu.org/avr-libc/user-manual/mem_sections.html

http://www.geeksforgeeks.org/memory-layout-of-c-program/


评论

内容:
其他: